中國五千年文化之所以能延綿不絕,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漢字一代代地傳承下來。漢字的重要性,早已被歷史所證明。然而,百年前五四運動期間的“漢字不滅,中華必亡”口號,在當(dāng)年引起了軒然大波,甚至各個知識分子為此大打出手。
1928年9月,南京國民政府大學(xué)院公布了《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》,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。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,他于次年2月擬訂出了《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》。1930年春,《中國拉丁化的字母》出版,引起了很大反響。1930年9月,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。
當(dāng)時來參加大會的人基本都是北方人,使得大會通過的漢字改革方案并不能代表全部,而且大會上還出現(xiàn)了偏激觀點,廢除現(xiàn)有漢字。《一個革命知識分子的模范》是胡愈之撰寫,他在文章提到,“秋白是拉丁化北方化方案的最早創(chuàng)造者,他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開山老祖。單就這—件事,就教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掉他。”
魯迅先生起初也支持拉丁化新文字,他說:“這回的(拉丁化)新文字卻簡易得遠了,又是根據(jù)于現(xiàn)實生活的,容易學(xué),有用,可以用這對大家說話,明白道理,學(xué)得技藝,這才是勞苦大眾自己的東西,首先的唯一活路?!?/span>
然而,將漢字拼音字母化,遭到了“現(xiàn)代語言學(xué)之父”趙元任的反對。趙元任是公認(rèn)的曠世奇才,他教過物理學(xué)、數(shù)學(xué)、哲學(xué)、中國音樂史、中國語言、漢語語法、理論語言學(xué)、邏輯學(xué)等課程,實在令人瞠目結(jié)舌。趙元任精通無數(shù)語言,通曉英、德、法、日、古希臘、拉丁、俄等多國外語,甚至全國各地方言都能說得非常地道。
趙元任得知漢語可能進行拉丁文拼音改革后,他強烈反對,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反對。這篇文章連標(biāo)題在一起共96個字,可全文只有一個讀音。全文是這樣的:“石室詩士施氏,嗜獅,誓食十獅。施氏時時適市視獅。十時,適十獅適市。是時,適施氏適市。施氏視是十獅,恃矢勢,使是十獅逝世。氏拾是十獅尸,適石室。石室濕,氏使侍拭石室。石室拭,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尸。食時,始識是十獅尸,實十石獅尸。試釋是事?!?/span>
文章標(biāo)題是《施氏食獅史》,全部讀音都是“shi”。盡管讀音一樣,可表現(xiàn)了不同的意思,這可能是漢字的精妙之所在。趙元任以此想表達一件事,如果用字母拼音來表達漢字,那漢字的優(yōu)美可能會大打折扣,甚至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很不利。
參考資料:《施氏食獅史》、《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》